发表时间: 2018-11-26 │ 点击数:
进入11月后,钢价急转直下,尤其是近期跌幅明显扩大,且未有反弹迹象,这已令业界颇为担忧。无论是钢厂还是贸易商,都在面临一场考验。
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11月23日,国内10大重点城市Φ25mm三级螺纹钢均价为4210元,比11月16日跌285元,比上月同期降442元;机构钢铁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54.6点,比11月12日-16日同期降4.61%,比上月同期降9%。
欧冶云商研究报告也指出,上周钢市大幅下挫,各钢材品种期现市场不尽相同,其中建材价格大跌,螺纹钢、线材全国均价分别较11月12日-16日下跌7%、8.1%。截至上周末,上海、广州、天津地区螺纹钢(20mm HRB400E)均价跌至4203元/吨,与11月12日-16日相比下跌7%,与上月底相比下跌11.8%,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.4%。
其中引人关注的是,上海地区螺纹钢价格已跌破4000元大关,跌至3970元/吨;广州、天津两地螺纹钢价每吨跌幅也在300-500元不等。而一个月前的10月26日,上述三地螺纹钢均价为4743元/吨。
此外,黑色系期货上周更是全线暴跌,螺纹钢期货刷新近四个月以来低点,跌幅大于热轧。螺纹钢、热轧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分别较11月12日-16日大跌6.7%、4.1%。
中钢协副会长、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,钢价持续下跌主要原因是对市场预期信心不足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,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,下游钢需减少。不过,由于钢价仍处于高位,企业为赚取更多利润,盲目扩大生产,增加产量,导致总体明显供大于求。
中钢协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整个钢铁行业利润增幅超七成,粗钢、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.07%、7.21%,其中9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再创历史新高,增产部分的75%来自非会员企业,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彻底解决。
“尽管整体投资有下降趋势,但投资总量仍保持高位,对钢铁的需求也在高位。”李新创坦言,目前钢价和效益都有下降空间,但不会出现大幅下降。下一步仍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,建立防范产能过剩长效机制,防止产能反弹和“地条钢”死灰复燃。
伴随着钢价的急剧下跌以及北方冬季下游需求放缓,多地钢厂纷纷减产,准备清仓出货。钢贸商拿货积极性也不高,观望心态增强。
11月24日,在“第十四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”上,河北唐山一家民营钢厂总经理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,“由于近期钢价持续下跌,现在吨钢利润已不足300元。而下游需求却不足,我们的库存又较多,目前急需尽快出货。”
一位衡水钢贸商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:“今年下半年有很多同行赔钱甚至关停的,尽管钢厂利润较高,但钢贸商盈利甚微,而且资金链经常出问题,如果资金流动不开,下游欠账较多或拖延时间较长,就会极大影响正常经营。”
来自山西太原的一家大型钢厂销售公司负责人向经济观察网坦言,与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地方环保限产没那么严,我们钢厂高炉开足马力生产,利润还不错。不过,近期钢价持续下跌已影响到了我们的利润增长,销售也出现问题,接下来我们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关停部分高炉,减少产量。
今年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,参会人数突破2000,他们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钢铁企业人士、钢贸商、终端采购商以及钢铁电商代表等。据与会代表讲,他们更多是要了解整个行业的价格及供需变化趋势,如何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和产品结构调整,实现企业绿色发展,增强市场竞争力等。
上述钢厂销售公司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说:“近两年,我们在环保上的投资已超过了2亿元。之前基本没有这方面投资,但现在国家环保压力这么大,不搞好环保是不行的。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投资,推进技术升级,尽快实现超低排放。”
对于钢价的一路下跌,会上也有专家分析认为,目前钢价下行压力正在向上游传导,贸易商冬储较为谨慎,钢厂库存难以消减,进一步加大了钢价回调压力,而且近期铁矿石、焦炭价格也出现持续下跌。
欧冶云商首席分析师曾节胜对经济观察网表示,尽管钢价已出现超乎预期的下跌,但行业基本面并没有那么差。市场总是这样,涨会涨过头,跌也会跌过头。短期看,钢市并未出现止跌倾向,负面因素累积会使供需朝不利方向发展。预计钢市仍将继续弱势运行,原材料下跌会加大并带动钢价下行,但钢市止跌企稳的时间已越来越近。
“现在整个钢铁行业效益仍然较好,对于价格出现一些波动和回调,要冷静应对,没必要过于惊慌,尤其是杠杆率较高的企业要特别注意防范市场风险。”李新创说。
他认为,钢铁行业应特别注意产量、价格变化与供需平衡的风险,继续防范化解新增产能,严防“地条钢”死灰复燃、“一刀切”式环保停限产、盲目推进钢厂搬迁和设立无钢市(区、县)以及高杠杆对钢铁去产能和高质量发展的风险挑战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在此次论坛上表示,今年四季度和明年行业将会面临更多挑战,估计四季度要比前三季度更复杂一些,明年的变数还会显现。我们必须认真评估和预判贸易摩擦对中国钢铁造成的冲击和影响,积极做好应对准备。